天启六年,五月,春。
在边去呆了大半个冬天后,戚辽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这座雄伟而又透着几分肃杀的古城。坠儿终究还是没有跟他一起走,张满、老崔和杜长风也留在了宽甸边区,只有杨大富随他去了旅顺。戚辽在旅顺呆了半个月,并在辽东半岛南部走了一圈。戚辽惊讶的发现,后世辽东半岛南端那座著名的海港,在当时只是一片荒凉的小渔村,偶有几条渔船经过,也只做短暂的停留。戚辽本想推荐杨大富在旅顺守将张攀麾下任职,可当他面对眼前那片大海时,便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不久,杨大富便带着几百个从辽南等地前往投奔张攀的流民一起,在这片海边的小渔村上搭建起了第一片村落。戚辽还给这里起了一个名字——大连。
和老崔一样,戚辽对杨大富也有特别的嘱咐。旅顺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与这片天地相接的,便是那无边无际,有着取之不竭财富的大海。
戚辽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只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终有一天,这些种子都会发芽壮大,继而去改变周围的一切。
戚辽有个习惯,每次回京,总是习惯从北面的德胜门进城,而不走老百姓们最常去的崇文门。虽说南城热闹,可他却独爱德胜门的端方严整。再者,他在京城的住处就在德胜门内新街口,也能顺道回家看看房东老人,看看屋后那棵桃树。
戚辽用最短的时间梳洗完毕,吃了点东西,然后换上一身干净的锦衣卫制服,前往北镇抚司衙门报到,甚至都没来得及与几个月没见的房东二老多聊几句。
今天的北镇抚司衙门与往常有些不同,指挥使和几位坐堂当班的大爷都不在,差役和各地来京述职的暗探也没见几个,整个大院里显得颇为冷清。
“怎么样,在毛大帅那儿呆了几个月,不想回来了?”黄大川给戚辽倒了一杯热水。没有酒,没有茶,一杯清水,便是北镇抚司的待客之道,也象征着这个在世人眼中黑色阴暗衙门最初的那一份清明之志。
戚辽道:“几个月没见,六爷倒是见胖了。”
“胖?”黄大川往脸上一摸,笑道,“在京里养了几年,外差不派,内差轮不上,成天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不胖吗?你小子倒是清瘦了,棱角都出来了。咋的,关外吃不饱?”黄大川是戚辽的直属上级,又是并肩作战过的老战友,说话自然少了几分客套,多了些随意,偌大一个北镇抚司,就只剩他一个留守。
“六爷也知道,东江军不容易。”戚辽话锋一转,就把谈话引向了正题。
“这年头,谁都不容易。”黄大川也是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油条,岂不知戚辽的心思,“宁远大捷和东江大捷的折子两个月前就递上来了,圣上龙颜大悦,还把辽东巡抚赏了袁崇焕——”说到这里,黄大川顿了顿,“听说你跟袁大人之间有些不愉快?”
戚辽没打断对黄大川隐瞒什么,于是就把宁远之战前后发生的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