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却在这个时候终于出声了,“似乎是朕失误了,当日朕和首辅商议政事时,是朕把废除吏胥参加科举的禁令坚持加进去的,现在看来倒是朕考虑不周了。既然如此,那么黄首辅把朕加入的这一条去掉也就是了。其余两条,就准备着手实施吧,张斗耀平反的事就先办理了吧。”
黄立极的动作明显僵持住了,他可从来没想过,崇祯会主动站出来背这个黑锅。一直以来,都是大臣和太监替皇帝背黑锅,什么时候皇帝会站出来替臣下背黑锅,这完全是有违封建王朝的政治传统了。
虽然迫使崇祯做出了让步,但是一些东林党人却还意犹未尽。一位东林党出身的御史突然站出劝谏道:“国家政事应当付诸朝堂公论,陛下和首辅私下商议,实在有违政治清明的原则。黄立极身为内阁首辅,却一心逢迎陛下喜好,殊无大臣体统,臣贵州道御史毛健弹劾首辅黄立极…”
“政治投机者。”朱由检很快就给这位站出来弹劾的言官下了一个结论。
大明的政治传统就是,朝廷重臣一旦被言官弹劾,就必须立刻摘去官帽接受弹劾。
黄立极虽然名利心重,但是却一样没有违背这个传统。听到了毛健的弹劾之后,立刻摘下了自己的帽子,等候崇祯的决断。
有了毛健的带头,几名御史也蠢蠢欲动了起来。朱由检并不打算让这些言官掀起弹劾首辅的风潮,首辅黄立极虽然名利心重,但是却还算是有担当的人物,敢和朝中声势越来越大的东林党对抗下去。
而其他几位内阁大学士,李国普和东林党人交好,施?来、张瑞图两人的胆气还是弱了些,在朝中完全不是东林党人的对手。
朱由检抬手打断了想要继续发言的几位言官,开口说道:“内阁的设置,本就是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朕不和首辅商议,难道要拿一个错漏百出的政策出来和大家开茶话会吗?
国家外有东虏边祸,内有奢安之乱,各地的民变。大明需要处理的急务实在数不胜数,言官不思如何节约朝臣们议事的时间,反而舍本求末,尽关注一些细枝末节。
如果朕连和首辅商议政事都要问过言官,那么我大明设置内阁究竟有何意义?如果连顺天府要不要收20多两银子的税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需要朕的户部尚书来决定,那么我大明设置这么多官职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崇祯的话语,终于打消了言官想要乘胜追击,一举弹劾下首辅的念头了。
虽然朱由检终于压制住了言官们继续对黄立极的发难,但是他似乎并没有就此罢手。
“虽然我大明废除了丞相一职,但是内阁大学生就相当于朕的丞相。现在百官失职,既不知道自己的责任,也不知道自己的权力,这是内阁没有好好替朕约束百官啊。
夫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大明官制到了今日,已经成了职责不清的一团浆糊。一个贵州道御史,对贵州的事务毫不关心,整天想着靠攻击朝中大臣来获取声名。
云贵川交界处有奢安之乱,三地民众流离失所,敢问这位御史,你到底知道不知道,奢安之乱中贵阳城被围几达一年,城中民众父子妻儿相食,四十多万人剩下不到数千之众?
作为贵州道御史,你到底有没有关心过哪些在围城之中枉死的冤魂?有没有关心过哪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应该怎么面对今后的生活?
在你眼中,难道这十多万的贵州百姓,还不及朕和首辅议论国事重要?你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到底读出了些什么东西?夫子的仁义,你就是这么读的?”
朱由检的质问,把贵州道御史毛健逼问的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他羞愤之余,不得不脱去了自己的官帽,自求去职。
朱由检意犹未足,想要杀一儆百,狠狠的杀一杀言路之中的乱象。
然而刘宗周站了出来,他不愿意朱由检继续追着毛健不放。一是因为揪着一个臣子的错误不放,有损崇祯的名誉;二来言官大多都是熬资历的年轻官员,崇祯批评的太过,有损这些官员今后在朝中发言的积极性。
“陛下所言甚是,但是祖宗设置科道官,就是为了纠劾朝中大臣的行为。陛下训斥之后,臣以为毛御史自当汲取教训,不会再犯今日的错误了。为国家爱惜人才考虑,臣请陛下示以宽厚。”
"
"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