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时高效吗?老师不可能时时在自己身边的,老师不在时怎么办?我们并不觉得这个题目有多难。现在是网络的时代,鼠标一点什么事情都可以知道。比任何工具书都方便快捷。这不是更好的答案吗?像我们的语文,碰到生字新词还可以从上下文的联系来推测它们的含义呢。真不明白,编写答案的老师怎么连如此简单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
三、究竟如何劝告别人?
放学乘车,看到有同学在车厢后偷偷地抽烟。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组织语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劝说。(不超过80字)(2分)
材料一:创卫,是给自己的家大扫除。
材料二:有人说,抽烟提神,其实它会抑制神经,诱发多种疾病,患癌症的可能性为不吸烟的3。5倍;有人说吸烟时尚,可近来各国政府加大了禁烟的力度,禁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材料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开始实施,按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含交通工具)禁止吸烟。
答案同学你好,你可能还不知道,国家新颁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已经实行,车上是完全禁烟的地方,抽烟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影响还会给创卫抹黑,你还是不要抽了,好吗?2分。(说话注意对象,语言得体1分;巧妙运用一两处“材料”且有理有据1分。)
如上这样的答案应该非常标准吧?对不起!我们认为,这绝对谈不上是好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按这样的语言劝告别人不见得会有什么效果。万一碰到不讲理的人马上反咬你一口:“你管的着吗?你以为你是谁啊?”要不再恶心点:“关你屁事啊?!你算老几?”可见,好心并不一定有好报,好人也不见得平安。
我们注意到:无论劝告的对象是谁,对方肯定是不高兴,不乐意接受的。“你”这样的第二人称本身就把自己与说话对象划清界限,给别人的感觉就是,劝告者高高在上,被劝告者犯了罪一样。也许,有人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呢,不好吗?当然好。问题是:我抽烟害我自己的身体用得着你管吗?!所以,我们在劝告别人时更应该要注意先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把“你”该为“我们”更妥当一些。劝告时还可以先谈谈“我”自己以前类似的“罪过”(可以编造),让对方有共同语言。
语文好学,也难学,很矛盾。其实,确切的说是做人难,做好人更难。
四、怎么做有文化内涵的人?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5月8日上午,在嘉宾和普通市民800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宁波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与书的不解之缘——位于甬江边的宁波书城正式开业了。宁波书城由高66米的16层主建筑及其他7幢配套建筑组成,以“书”为核心,营造了"书香宁波"的氛围。在书香脉脉中浸润了400多年的宁波,向世界、向未来展现了自己除了商业之外的文化特质。
上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l5字以内)(2分)
答案:甬江边的宁波书城正式开业了。
俗,太俗了。考题给的答案真是俗不可耐!我们一再教育自己的学生:语文阅读必须,必须紧靠文本,绝对不能脱离我们所要阅读的文字材料,还要无限的忠于作者的意图。我们也不想说太多了,不妨看看我们班柳某同学给的答案吧:"书香浸润宁波"。大家可以结合材料内容与参考答案对比一下,究竟怎么做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便立马分晓了。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让中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在让中学生学会做人。问题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局的语文教研员,太不负责任啦,太没有水平啦!